供暖模式正式开启:这3种不适是暖气给的

发布时间:2023-11-10 16:13 来源:“生命时报”微信公众号

  进入11月后,受冷空气影响,多地气温下降明显,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式开启“供暖模式”。

  暖气给室内带来温暖的同时,也因为室内外温差、干燥的环境等给身体带来不适。《生命时报》邀请专家解读“暖气病”,并支招提升暖气房的舒适度。

  房间一暖和,为什么人就懒洋洋的?

  冬天,很多人会感到倦怠乏力,有的还伴有头痛、头晕、四肢酸痛、浑身发冷等症状,且常在气温骤降时加重,去医院又看不出来什么。

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宁蔚夏解释,这种现象一般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导致的,即户外天寒地冻、室内暖气开太猛。这种情况,与人体植物神经失调和紊乱有关。

  人类通过植物神经来调节体温,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也能保持一定的温度,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
  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,特别是在寒冷天气,室内取暖设备全开的情况下,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机制紊乱,出现一系列疲劳症状。另外,坐得多、动得少、压力大等,都可成为这种「温差疲劳」的潜在因素。

  呼吸、血管、皮肤都会变“干”

  造成“暖气病”的最大原因,在于人体水分丢失。

  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经皮肤蒸发水分600-700毫升,经呼吸道蒸发300-400毫升。来暖气后室内干燥,身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了。

  呼吸变干

  鼻咽干燥,就是“暖气病”典型的呼吸道症状。

  研究发现,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%时,灰尘、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,刺激喉部引发咳嗽,同时容易发生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。

  此外,流感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会加快,进而触发疾病。

  血液变黏稠

 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,暖气过热“抢走”人体水分,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;再加上血管遇热向外扩张,血容量相对不足等,冬季易发生心血管疾病。

  另外,室内外温差过大,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,甚至诱发冠心病、心衰。

  皮肤易瘙痒

  秋冬季,皮肤本就容易干燥瘙痒,常在干燥的暖气房内,皮肤水分加速流失,皮肤纤维也容易失去韧性甚至断裂,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。皮肤瘙痒时,不当抓挠还可能引起湿疹。

  房间和身体都需要补水

  供暖季,不但要给房间“补水”,身体也需要水分滋润。

  开窗通风、稳住室温

  冬天室温不宜过高,18-24摄氏度左右比较合适。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,另一方面也避免室内太干。

  冬季户外活动减少,更要在空气状况良好时开窗通风,建议每天“换气”半小时左右。

  加湿器搭配湿度计使用

  冬季采暖时,室内湿度可以控制在40%-60%左右。

  湿度很难具体感觉出来,建议家里备上一个湿度计,方便随时调整房间的湿度。

  给地面洒点水

  每天可洒水3-5次,可以用湿拖把拖地,也可用喷壶洒在地面。如果家里是木地板,最好不要洒水,防止弄坏地板。

  别等渴了才喝水

  通常当你口干舌燥时,水分丢失量就已经占体重的2%-3%。

 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,在温和气候条件下: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,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。

  建议采用匀速、小量、间断的补水方法,小口喝、缓慢咽,每次以100-150毫升为宜。

  适当补足两种营养

  富含维生素和优质油脂的食物,有助缓解皮肤干燥。

  比如适当摄入橙黄和深绿色蔬菜,蛋奶类,鲜枣、猕猴桃等水果,以及核桃等坚果。

  洗漱完及时护肤

  洗漱后3分钟内,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,此时涂抹身体乳、面霜,可以让水合作用达到最佳效果,也是滋润皮肤的最佳时机。